关于我
我本科是东北大学软件工程英语国际班,当年是在大三上学期末(2020年12月)决定考研的。当时综合考虑绩点和排名(软英真卷啊),感到保研无望,本来准备考本校或出国,但通过学长联系到了前年上岸清软的X学长,自我评估一番,决定搏一把。
《无问西东》有句台词,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不知道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哈哈,说实话对我来说,够呛
一战初试成绩342(政治68英语73数学108专业课93),压线进复试被刷,二战377(政治62英语70数学131专业课114)排名第四,目前结果未知。
数学
说在前面:个人认为考研的所有“时间安排”都是宜早不宜晚,任何经验贴的时间规划都应该认为是最晚时间。他的意义在于让读者对任务的艰巨性有一个基本概念,留足提前量。
基础阶段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最多可能到五个月(但不要刻意拖延),能够比较充裕地完成任务。主要工作是做一本基础讲义,另外我在这个过程中读了一遍课本。
读课本:理解所有的证明,理解每章内部和各章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融会贯通。而且课本例题和定理证明的思路很可能就是命题的思路(张宇老师说过好像)。
基础阶段高数视频课,说实话很鸡肋,你看不懂的他觉得太难跳过不讲,简单的又没必要听课(指我听的汤家凤老师,其他的可能也一样)。直接刷讲义和课本,按需听课吧。尽快进入刷题环节。我当年在这里花了太多时间了
线代学的差的(像我)推荐李永乐,有人说讲的太浅,可能吧,感觉难度不影响之后刷题,其他没听过不评价。
概率论听的王式安,光速过,重在扫盲点。直接刷讲义。别的没听过不评价
强化阶段一定要保证做题量,一定要尽早完成至少一套习题集(量最大的那一款:1000题,李林880之类),在不影响其他科情况下,至少需要两个月才能做完一套。一战我只勉强做完了张宇1000题,二战花了两个多月写完李林880之后,又写了李林108。建议听武忠祥老师的强化课,基础阶段末期就可以开始了,跟着做做例题,习题集可以当做课后作业与视频搭配着做,能扫除很多盲区。等不及当年开课可以看往年资源,推荐公众号考研daydayup,youtube同名。
一战时我按计划刷完李正元全书九月份准备开始刷真题,结果发现一个题不会,于是扔下其他科,突击一个月写完1000题,才勉强能做完一张卷。
二战跟着武老师强化课做了李林880,两个月,由于二战有基础,时间充裕,真题一直做到80年代,不过质量还是很差,虽然都认真改了错题,做过的题还是会错,不知问题出在哪,可能是缺乏总结,但扫清了很多盲点
全书我做的李正元全书。李正元全书是真的好,每个例题都能看出作者的用意,极限、级数之类的我还画了思维导图。但也是真的难,有几章一道题也不会,现在想来这种死磕就是浪费时间感动自己,不如做一点相应的强化习题集和强化课再来啃,效果更好。
尽快开始做套卷。至少一天才能保质保量做一张卷,不进早开始真做不了几张哈哈。真题我做的高教版的(李艳芳),每张卷子单独装订,像英语黄皮书那样,不用背一大厚本,很方便。09年之前的老真题优先级应该比模拟卷高,因为质量确实高,有些几年没考但老卷子上出现过的知识,经常翻出来再考,比如前几年突然考的欧拉公式。考虑到政治复习后期会很紧张,至少要九月左右(甚至八月份)开始做真题,到10月11月左右正好衔接模拟卷。
说到模拟卷,我做过:
李林6+4套卷,难度正常,没有什么难怪题
李艳芳3套卷,巨难,咬牙做完,感觉不如先做真题,有空再来啃
李永乐5套卷,难度适中,有些大题比较难。对于我来说,做完也有不少收获
葱哥说考研每年会出一个模拟卷测评,不知是否有广告成分,难度评价上还是挺中肯的。
最后,就我两年的成绩来看,数学是拿分空间最大的科目了。而且多做多少题,多理解多少题型,就能多拿多少分。就像政治里讲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数学就是“做题——总结——再做题——再总结”。反观英语政治,总还是有上限的。而专业课又出题飘忽不定,不像数学有大量公开的真题模拟题,大量详细考究的题型总结可供参考。
英语
我的英语水平是托福91,六级560,大一考的四级550左右好像,供参考。
主要是黄皮书,就到09年,循环做,不用怕浪费题,因为第二三遍的时候都忘了。
单词先用的百词斩,过的很快但记住的不多。后来换了“不背单词”,背的很慢但记得还挺牢的。其他没用过,可能更好,不评价
作文,感觉黄皮书的真题作文解析就很好!表达很高级,句型也很多样,小作文也能提取出很多框架。王江涛,九宫格我也用过,倒也有些启发。
政治
北京大旱区,能及格就行了。咱唯一能绝对把握的就是选择题,做好这一块就差不多了。
十月份开始复习,每天话一两个小时看徐涛强化跟着划线,每学一部分画思维导图(或其他方法,反正一定要及时总结一下),每学完一部分就做对应的1000题,时间上基本能平稳衔接8套卷和4套卷,中间空档期还可以做徐涛的8套卷练手,然后背大题就好了。
油管博主daydayup有发各种视频资源。
关于政治错题,我做了很多剪贴本,自我检讨,就是自我感动,因为最终目的是记住,不如直接手抄(或其他办法,反正是找到一种能背会的方法),然后总结相似易混概念。
大题大可以自己总结,直接背4套卷,不需要精缩。
“蝶澈学姐”的选择题带背音频记忆效果很好,网易云B站能找到,适合去图书馆路上听。
专业课:914
23年普遍分比较高,感觉今年题比去年明显更简单,有几道题都快把背景知识再讲一遍了。不过填空一如既往的细。出题波动如此大,每届的感受也不一样,所以这一块的经验兼听则明吧,不仅看今年的也得参考往年的。
数据结构做了紫书的配套练习《数据结构习题集(C语言版)》,王道的单科书查漏补缺,还刷了几道LeetCode练手、记忆模板,紫书的所有算法都要了解,比如排序树的删除算法,王道的书里干脆没提,但紫书里有,22年考了大题。
操作系统前期看了陈渝老师学堂在线的课,个人不建议全看完(甚至不看也行),后面比较前沿的内容也不会考,还挺难理解的。之后扣黑书的细节,多找几本经典教材广泛参考:《现代操作系统(原版第四版)》《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中文第七版)》。然后又做了王道的单科书查漏补缺。
建议做一做王道模拟八套卷,尤其是大题,22年确实遇到操作系统原题了,不过也不是难题。要说难题,还得细扣课本细节。
软件工程主要是看了学堂在线的课程,做了选择题查漏补缺。之后看了《软件工程(第四版)》杨卫东翻译的,跟着里面的例子练习了一些图表的画法。一个uml教程网站:https://www.uml-diagrams.org/ 。前年好像没考选择题,考了一堆开放简答题,去年又考了选择题,今年我记得好像又考了大题。所以这个选择题就以查漏补缺为主吧
另外,本科操作系统只是照本宣科,没做过实操的、时间比较充裕的,可以做一下陈渝老师主编的rCore(或者mit的xv6),或者读一遍文档和代码。我知道很多 C9 都有类似的“写个操作系统”这样的课设,但我们学校没有,我做完感觉对os豁然开朗了。大概三月份开学时候开始看,需要看几个月。注意这属于锦上添花。
每年夏天的 rCore 夏令营、每年初开始申请的中科院办的开源之夏,还有Linux基金会实习,Google编程之夏等。这也属于锦上添花,增添项目经历,大家看时间情况安排。(说实话我觉得项目经历别太空就好了,初试分太压线这些项目也加不了多少分,比如我)
后记(一些关于计划与心态的心得和废话)
保持心态稳定,就要变成一个理性人,一个备考机器。机器接受代码执行操作,人也一样。制定好计划,包括年度的长期计划和每日的时刻表,按照计划执行就行,省去了每天彷徨该做什么的烦恼。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你也能安心的告诉自己,咱已经尽力了。
但人是自适应的。当计划不合理,则要及时调整,每当觉得状态不佳的时候,一般都是计划制定的有问题,当前的计划已经不能适应现状的需要了。
“能不能考上?”这个问题可能在这一年中一直折磨你。要用勇气主动击碎迷茫,而不是绝望的等待命运的审判。生活中大部分的困难、分别和耻辱,都可以通过钝感去扛,用假装忘记去避让。但备考的煎熬就像给自己刮骨疗伤,越是迷茫越要探索尝试,越是自我否定越要主动了解自己的弱点。否则只能是死路一条。时间能抚平一切,钝感能带你熬过时光,但只有勇气能击破暗淡的现状。从这一点也能理解计划的重要性。勇敢地自我剖析、制定计划,剩下的只需要机械地执行,交给时间和钝感就好了。
考研真的只是体力活,靠的就是心态和耐力,从这点上讲,不管选择什么学校,也不必妄自菲薄,也不能自诩智力高学习能力强,并不是更好的学院就更难考,考本校就可以因为轻车熟路就掉以轻心。只是914这个专业课,难以调剂,可参考资料也少,是主要难点。相比来说考计算机系912,甚至统考408就好调剂多了,资料也多,但也更卷了。
还有,前期备考过程中可以抽空坚持跑步或其他运动(建议还是跑步,时间可控,每天一小时,不像篮球一打一下午),有助于缓解压力,总比打游戏或者抑郁强。而且长时间久坐,身体会吃不消(腰疼到不能坐),还会长胖。。
以上,希望能够帮到你。
转载文章均已获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