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人大应用统计一战经验分享

个人情况介绍

  • 一战,本科某C9,本校排名倒数
  • 报考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学;政治63;英一72;数三150;统计学117;总分402
  • 拟录取12人 , 初试排名11 ,复试综合6,加权总分11

考前准备

情绪准备

一般来讲,考研是一个相对来说很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会面对很多压力,需要处理很多问题(自然而然,如果你没被打爆,会获得十足的成长),例如情感问题,进度问题及其衍生的心态问题,同辈压力问题(别人要的保研的保研,出国的出国,你需要跟全国一起卷)等等。但无论如何,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把你的精神凝结集中起来,就几乎不会存在因为压力太大导致的短时间甚至全体崩盘。

同时,心态尽量放宽,没必要为了考研牺牲特别多,比方说你彻底牺牲你的一个爱好啊,彻底牺牲社交,甚至为了考研去分手。这样大概率会适得其反。同时在具体复习的过程中,也不要去钻牛角尖,实在是研究不明白,就不要去花大块时间钻研一个占比根本不大的点。

时空规划

建议养成干啥都做一下规划的习惯,不是那种事无巨细的规划,就是一个大的框架即可。比方说你不需要划定今天具体做多少题,做到哪里,但至少要给自己一个约束条件就好比说”这两天弄完这一大章“。与此同时,尽量规划一下时间和事物,留下尽量大块的时间,因为数学和专业课这两门是需要大块时间进行复习的,英语和政治则不太需要。

初试准备

注:我比较懒,不是很勤奋,初试平均下来每天是[4,6]小时非常不建议学我,最好是早上2-3小时,下午3-4小时,晚上2小时这样的时长,个人认为这样劳逸结合会合理一些,不要太“逸”了。同时不要追求所谓的“时长”,效率才是第一位的。

英语

  • 1. 一定一定要每天背单词,每个月如果是在不行可以适当休息一两天。推荐app:扇贝单词
  • 2. 阅读一定要仔细仔细做,精读很有必要,毕竟决定你分数高低的并不是
  • 3. 作文背范文,动手写一写,然后如果有条件,尽量读出声来顺道练练口语(复试的口语要求还是不低的)
  • 4. 利用好真题,因为英语这门课只有真题有参考价值,要反复做真题

多的不说,毕竟我考的也不咋地,建议仔细看知乎上啊,B站上啊,小红书上的经验分享,英语通式。

政治

政治我考的就是一般般甚至中下,不多占用时间,各种博主和答主的方法更加的具有参考价值。 但无论如何,个人认为,这门课你想考特别高不可能,考特别低那估计要把你抓走了。所以没必要投入太多时间在这门课上(一天一个小时左右就差不多了,个人认为)

数学

强烈建议尽早准备数学(对于一战),以正式考研为终点,至少8个月较为合适(因人而异,我觉得这个是上岸的同学当中的中位数吧)

前期(预基础以及基础阶段 大致花费3个月)

这个阶段主要要做的事情就是

  • 1. 做好规划,根据你自己的数学情况提前搭好一个时间框架,对整体的考研数学做一个把握(数一数二数三可能有区别,但是区别不大)
  • 2.根据自己的情况买基础阶段的书和教材,如果基础实在是不好(指自己啃书感觉费劲),建议可以看网课,武忠祥和张宇老师的课质量都很高(虽然我一点没看,纯啃的书) 推荐: 全书有两本,我个人用的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因为我觉得我的基础不算是特别扎实,李正元的复习全书听说更好,但是难度更大,啃起来要的时间要多一些。然后基础阶段的习题集,网上很多人推荐1800的基础部分,但是我觉得没必要,660更好,因为刷完全书,基础已经不错了,直接上660即可。
  • 3.老老实实做笔记,每个细节都要扣到位,一般来讲全书上的例题都很有针对性,覆盖面也比较全面(个人认为能覆盖85%的知识点)。整理书上和习题集的错题,做总结和归纳,方便之后反复翻看

中期(强化阶段 大致花费3个月)

强化阶段,我个人是刷了2.5本习题集,660高数部分的提高部分以及错题二刷李林880(质量非常高的一本习题集,推荐)张宇1000题(量多,难度比880略高一点点点,质量稍微低一点点,但还是推荐)。880和1000要全刷,因为这两本的线代和概统部分质量不错。880和1000都大致花费1.5个月,因为每本习题集都是40多章,正好大概1天1章。

我认为,这个阶段如果你想要冲130+,你可能应当做到:

  • 1.每章基本不存在方法性的盲点(可以存在,但尽量做到一点头绪都没有的题目数量在15%以下),计算错误随着做题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少;综合正确率应当呈现增长趋势,并且强化阶段的最后一本习题集第一次的正确率应当至少为80%(可能还要再高点,不太好量化)
  • 2.具有清晰框架地系统性总结错题和典型例题,并且在这个总结的过程中形成专属于自己的解题方式。例如对我自己来说,我处理一切极限类问题全是Taylor,细心一点展开不可能错,唯一缺点就是计算量比较大。
  • 3.至少二刷错题,并且深刻记忆你错的题目(计算错误引起的可以适当忽略,但是只要是涉及方法思路类的错误,一定一定要记得滚瓜烂熟)

后期(冲刺阶段 持续时间不定,取决于强化结束时距离考试的时间,建议至少1个月)

冲刺阶段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子阶段:

  • 阶段1:大致花费1周,再次反复刷错题,看笔记和总结,并再次归纳总结一遍。复盘永远是巩固知识最好用的方法。
  • 阶段2:做往年真题(除掉最近2年真题,因为要留到最后几天模拟),做多少年的取决于你的时间和想法(我做了总计12年的题),尽量掐表做,一天一套。
  • 阶段3:做市面上的模拟套卷。我选用的是:李林的6套和4套卷张宇的8套和4套卷合工大超越李艳芳三套(魔鬼三套卷,难度很大,但是你如果做这个压力不大,我觉得你145+不成问题)。具体做的顺序和所列顺序一致。同样“掐表做”
  • 阶段4:考前最后几天,做近两年的真题,调整心态。

专业课

相对于学硕,不太会涉及概统较为深入的内容,但是基本内容还是考察很严格的,就好比说今年的初试,前两道总计40分的题目全是数理统计的题,虽然基本,但仍旧证明人大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从未减轻。 同时,专硕的覆盖面已经是:《概率论》《数理统计》《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抽样技术》《非参数统计》,以及我个人觉得可能未来要涉及《实验设计》。覆盖面非常广,虽然每本书并不是要求你啃完全透彻,但是85%的内容是需要你做到滚瓜烂熟的。

具体细节

具体一些而言:

回归分析

对于回归分析,人大应统的要求大致可以概括为:

  • 熟练掌握线性回归相关的数理推导和证明,例如:多元回归分析当中参数向量估计量的推导,误差项方差 σ^OLS2=1n−p−1SSE\hat\sigma^2_{OLS} = \frac{1}{n-p-1}SSE\hat\sigma^2_{OLS} = \frac{1}{n-p-1}SSE 的推导证明等等。
  • 熟练掌握回归分析各种异常情况的“产生原因、产生后果、检验方法、处理方法”
  • 具有具体案例的分析能力,例如给你一个案例图表,让你分析可能的各种问题,做出相应的推断等。

建议书籍:《应用回归分析 第五版》何晓群/刘文卿 ;《计量经济学 第二版》金玉国(实在买不到就换最新版的吧)

两本书一定要结合着看,这样知识内容才完善,并且建议纯自己整理,不要买现成的笔记,回归分析几乎可以说是统计学的一大块基石了,学好了很重要(人大对于这块的考察也很严格)。

时间序列分析

那么对于时间序列分析,我看过几本书,何书元老师的,美国布洛克威尔写的,还有就是王燕老师的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 (也可以是《时间序列分析基于R》,建议看R,因为R语言当中对于时序处理的包做的相对来说完善一些,不排除之后人大可能出基于R程序分析结果的题目,而且这两本书的理论部分几乎没差)

需要注意的是,人大对于时间序列的考察非常贴合《应用时间序列分析》这本书,十分十分尊重书的逻辑,所以啃透这本书,书上的例题和分析逻辑一定一定要吃透,数理推导也不能落下(但不要钻牛角尖,比方说模型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这里,我感觉只有计算机能迭代出来,不咋存在解析解,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我菜)。看到多元时间序列的协整和因果检验我觉得就足够了。

同样,一定一定要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自己搭起来往里塞东西,才是最稳固的

多元统计分析

基本来讲,人大对于多元统计分析的考察就是 《多元统计分析 第五版》何晓群 ,但是毕竟多元统计分析作为机器学习强相关的一门课,涉及的面非常多,所以建议补充一些书,例如:《实用多元统计分析 第六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 相较于何老师的书,这本书的内容会相对多一些,比如会包含联合置信区间;置信椭圆;多元方差分析等等(不知道初试考不考,但是复试你会了一定是占优势的,不仅是笔试有用,面试也很有用),但是有些内容这本书写的不够简洁和清晰,例如主成分分析。 同时建议看一些机器学习的书籍(看了绝对不亏,复试要考,书籍具体是什么无所谓,但是要能补充一定的内容,比方说K-cross validation;梯度下降及其各种衍生的算法;贝叶斯相关例如朴素贝叶斯,贝叶斯判别,贝叶斯估计;PCA和SVD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可能的应用 etc.)

多元统计分析的学习思路和前两本书不太一致,因为前两本书基本都是问题导向的,主干很清晰,都是为了预测和拟合。但是多元统计分析会根据算法和方法的不同产生很多的主干和展开,所以建议分块学习(PCA是一大块,聚类是一大块,判别分析又是一大块,每个大块可能会产生很多的变种,但是基本思路都是大致相通的)。

抽样技术

对于抽样技术,有两本书:《抽样技术 第五版》金勇进/杜子芳/蒋研 ; 《抽样:理论与应用 第二版》金勇进

买了一起看,更加完善并且有对照。一定一定要仔细搞清楚数理证明的逻辑和综述类的知识,我在这里吃了大亏,初试丢了20分,复试笔试估计又丢了10多分。数理证明部分不一定要求你背熟全部公式,毕竟多阶段,不等概这些抽样的公式实在是太多太杂太复杂了。但是基本的公式一定一定要背熟并且会推导,多推导几遍。同时一定要结合案例去看问题

非参数统计

非参这本书建议看 《非参数统计 第二版》王星/褚挺进

这本书的学习思路不太一样,因为非参数统计和参数统计是递进增广的关系,所以建议结合着对比着学习,好比说“单总体位置参数检验”,在参数统计(传统统计)当中,我们需要做z或者t检验,基础是正态分布;但是在非参领域当中,就可以选用“符号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等等”(记全名字,初试我吃亏了)。非参数统计的检验目标同样是位置参数、尺度参数,以及会因为不同的实验设计产生不同的检验方法(方差分析的非参方法,变种方法等等)。

建议看完第6章,前6章是重点考察内容

同时个人建议适当看一看第7,8,9章,这部分更高阶也更具有应用价值,尤其是第9章,哪怕只是研究明白部分内容,也会对复试产生较强的正作用。

实验设计

这门课太“实践性”了,所以要的是方法不是哪本书,你所挑选的书籍包含基本方法即可。 大致可以归纳为:

  • 各种方差分析(单因素,多因素,含不含交互,不同设计框下的变化)
  • 回归分析在不同实验设计方法下的可能变化(比方说在实验设计中,回归分析会出现“失拟检验”这种检验方法)
  • 各种实验设计方法(例如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嵌套,正交设计)
  • 各种实验设计方法所对应的统计方法(这部分要连着看,比方说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和非参数统计的Durbin不完全区组分析法就是息息相关的)

同时,建议搞几个具体例子,自己尝试设计一下实验

随便说说(絮叨)

  • 无论是这四门的哪门,个人认为效率至上,时间长短只是你学习效率和专注程度的一种体现罢了,不要为了追求时间去追求时间,高效1小时和边刷手机边学的3小时根本不具备可比性;
  • 学习之前,先搞明白学习方法,弄好工具和环境,毕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
  • 不要舍不得花钱,很多时候花钱能节省巨量时间,比方说你费尽心机去找了个免费的政治课,我花了100块(打个比方,具体数值可能少很多)搞了个高清网盘政治课。我节省的时间和心力的价值是远超这100块的。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的专业部分是报了班的(硕果计划),因为时间上可能有点紧,而且确实当初感觉人大应统太卷了,光靠自己是没有办法照顾到这么广的知识面的。客观来讲,就算是报了课,不能万事大吉,完全躺平。学习当中的内核驱动仍旧是你自己,毕竟知识是内化的,他帮你摆个框架模型,协助你自己搭建起来属于你自己的知识网络就已经帮助非常大了。但是个人认为这个过程就已经很重要了,从我的本科经历来看,学的不好的课并非是没那个脑子和动力,纯粹是框架我都不知道是什么,如果真的给我一个框架模型,我会做的更好(对我个人而言,我可能不太需要很细致的知识点灌输型,我需要一个更高维度的靶子,高屋建瓴地告诉我该朝哪个方向用力即可。)总而言之,我觉得很值,并且帮助不少(但还是建议辩证看待,我觉得好你可能觉得不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是正确道路
  • 坚持目标导向。考研政治中有个知识点:“人生目标决定人生价值和人生观”,类似的,你的目标会指导你的行为,目标一定要明确清晰,同时也要合理,不管是大且长期的目标还是小而短期的目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