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西安交大915软件工程考研401分经验

2022西安交大915软件工程考研401分经验

写在前面

考完后觉得数学没考好,因此也没报太大的期待,结果还是上了400分,还是挺开心的。一开始觉得考得不算太满意,没想写经验贴,但收到不少人的建议,所以还是写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本情况

总分 401分,数学二 123分、915数据结构+程序设计 123分、英语二 80分、政治 75 分。如下图:

图片[1]-2022西安交大915软件工程考研401分经验-研宇宙

先说一下自身情况:本科就读于广东省内的双非学校,本科期间无比赛、无项目、无科研,拿过一次奖学金(约覆盖25%),可以说是纯纯的混子了。

大概五月中旬开始打算考研,但在暑假之前都比较划水,平均一天也就学两个小时;七月下旬后忙完学校安排的实习后才进入状态,平均每天学习时长在7h-8h之间;到了十一月感觉比较稳了,稍微划水,每日时长在6-7h之间。总学习时长大概在1300h-1400h之间。

考研目的

考研的原因,主要就是难以接受高考的打击、本科的堕落,想要提升学历。高中时虽也不太认真学习,但成绩还算不错,原本以为考上省内的中大华工是可以的。接着是经典的剧情,高考考砸了(这好像已经成了惯用的借口了),不想出省,因此只选择省内的学校,然后省内某所211(华南师范)偏文科、宿舍烂,又听说某所双非(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挺强,因此最后选择了现在所读的双非,错过了像兰大、武理、合工大这些比较好的学校。

择校

虽然来自双非,但我对我的学习能力是挺有自信的,选择的范围下至华南理工,上至北大(至于清华我是真的不敢碰,就算过了初试大概率复试也会被刷)。

六月份做决定的时候,考虑到准备的比别人要晚,其次是不确定自己后面几个月会不会努力。在时间有限的压力下,首先将数一英一排除,再然后408的计组也很让人头疼,于是也将408排除。

最后的选择范围就是数二英二+自命题了,当时决赛圈剩下两个:西交软专南大软专。南大软专牌子更硬,而且在我眼里,南京的地理环境要优于西安。但南软要考四门专业课,虽然没有计组,但是听说它的软件工程需要大量的背诵;而西交软专专业课只考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这两门课我并不需要怎么花时间,此外每年大约招200人,比较能抗风险。所以最后我选择了更为轻松的西交。(没想到今年南大软件也是点击就送)

数学二

数学本是花的时间最多,学得最好,也最有自信的,原本冲着140+考的,结果却拉了。而数学拉跨的关键原因竟然只是一个符号的问题,放到下面说。

首先我本科期间的数学都是考前两三天学的,因此算是0基础,但我读大学以前的数学是挺不错的,高考出了失误也接近140。

高数备考

基础:基础我主要看武忠祥的视频,搭配红色的复习全书基础篇,然后有些没听懂的我就去看汤家凤的视频。看完视频后,买了一本1800题,做了一两天后,感觉题tmd太多了,而且很多都没思路,于是直接开启强化。

强化:强化课程首推武忠祥,真的是讲的太好了,每节课都让我有巨大的提升。每听完一章后,我会做一下660题(难度不高,就练练手,整本书做了不到1/3),接着就是做高数辅导讲义搭配的严选题(题目质量很高)。

强化巩固:大概在8月中旬结束了强化,开始刷李林的880题(严选题+880题真的是王炸,质量太高了),大概花了十几天,刷完880题后我刷了一遍粉书(李正元复习全书)。

真题阶段:九月中旬开始的真题,我买的是2020版的李正元真题解析,因为22版的被阉割了,21由于疫情没出。从2005年的真题开始刷,大概刷到2012年时搭配李林108题一起刷,大概花了20天就把真题刷完了。

模拟题:大概是十月中旬开始刷模拟题,并且每天除了刷模拟题,还会穿插着其它任务,比如做李正元135、二刷严选题、二刷880题,刷粉书。我做过的模拟题很多:张宇8+4,李林6+4,李正元5、余炳森5、合工大部分、21李艳芳3、22李艳芳3等等,其中大多数模拟题我都能在2h内做完,并且均分也能达到135-140。就连最恐怖的22李艳芳三套卷,我三小时做完,均分也接近130分。

线代备考

基础:一开始看李永乐的基础视频,感觉一点都不适合0基础的我,越看越难受,于是转去看汤家凤的基础视频,汤家凤的基础确实没得说。

强化:线代强化那必须就是李永乐了,比起听基础课时的难受,在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他的强化课真是讲得太好了,也难怪都叫他线代王。

强化巩固:我用的是粉书(李正元复习全书),粉书的线代真的太绝了,我认为比李永乐的线代辅导讲义要强,如果今年线代题目出难一点,我认为只看李永乐是不够的。

习题册推荐

武忠祥严选题、李林880题、李林108题、李正元超越135、李正元复习全书。

注意做题习惯

我一直以来都有粗心大意的毛病,做模拟题时也会有抄错数字、符号的情况。但我对此却没在意,总觉得影响不大,考场上一定会仔细做题,不会犯这种小毛病。

结果考试时,二重积分题目就抄错了一个符号,导致分子分母没法消去,一个简单的积分变得极难无比,因为平时能在2h内做完题,因此我认为时间比较充裕,并没有将其跳过,而是选择了头铁。我在二重积分题目花了起码50min,最终无奈选择放弃,做后面的题。结果就是做后面题目的时候状态已经远不如前面,写得磕磕绊绊,并且最后也没时间检查题目,填空题有两个小错误(一个是忘了写pi,一个是计算时忘记平方)都没来得及发现,都是属于检查了就可以抢救的。

因此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做题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务必细心,别把粗心大意不当一回事。考场上让你丢分最多的往往不是你不会的题,而是你粗心造成的错误。

专业课

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课是915 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自认为基础比较好,所以我考研期间在专业课所花的时间其实才几十个小时,这也是我选择西交的最大原因,如果考408的话感觉起码得花400h。

本科期间我数据结构是99分(应该是年级第一),然后也刷过不少leetcode,附上截图:

图片[2]-2022西安交大915软件工程考研401分经验-研宇宙
leetcode

数据结构

我一开始是看王道的视频,然后就是做王道+天勤的选择题,接着看看前几年的真题。此外我找到了一份以前学长的思维导图,偶尔会看看,查查自己还没有遗漏的知识点。(ps.买了一本数据结构1800题,但题目太多了,只做了几十道选择题就吃灰了)

此外考纲出来之后要好好研究一番,今年考完很多同学说题目出得很偏。而实际上,题目都是跟着考纲来的,比如今年考到的算法渐进性,大Θ表示法,考纲上明明就写了,有的同学却没注意到。

程序设计

整个备考期间大概做过30-40道题,纯粹是找找手感。但如果你是跨考,或者编程基础比较薄弱,我建议起码得刷100题以上。

建议:多打代码

个人认为915想好考得好,代码少不了。多打代码不仅是为了后面40分的程序设计题,其实也关系到前面110分的数据结构。数据结构不仅要懂实现,还得会应用。只有在平时的代码中使用数据结构,才能加深对数据结构的理解,明白它为什么那么设计、如何优化、适合什么场景等。

英语二

不管你看多少考研英语的经验贴,你都会看到两个关键词:单词阅读

背单词是考研英语最主要的工作,我从六月份开始背单词,一直背到考前,中间只断过不到五天。我买了两本单词书,也试了几款app,最后选择用扇贝app,用app背单词确实是比书要方便,而且也更科学。一开始的时候会很难受,因为生词多,但当你过完一遍单词后,往后背单词基本就是简单轻松的打卡了,我后期基本每天10min过完。

八月份开始做真题阅读,大多数人推荐唐迟的视频课,而我看的是陈仲凯的课,他讲的阅读真的很细,看完后你会发现整篇文章都让他嚼碎喂给你了,唯一缺点是每节课的时长都很长,但也不一定是缺点,整节课也基本都是干货。

作文大家可以了解一下monkey老师,今年的两篇作文用上他的套路真是无敌。

另外提一嘴,我大一时就过了四六级,考前觉得英语能力到达巅峰了,想去六级刷分,结果六级没过。。。。所以说不必担心四六级成绩低学不好考研英语,干就完了,好好背单词、做真题,最后英语成绩一定不会差的。

政治

政治选择题40分,主观题35分(陕西改的比较水)。考的不高,实在不好意思做分享,希望大家看看别人的经验。

政治核心在于选择题,我前面的学习路线是:徐涛强化课视频(马原、近代史、毛中特后面部分)->肖秀荣1000题->腿姐技巧课。然后模拟卷主要刷了肖秀荣和余峰的选择题。另外肖8肖4做完后可以看看大牙的讲解,我觉得收获也很大。

至于主观题,说来惭愧,因为感觉稳上岸了,最后几个星期实在没什么动力了,我肖四只背了几道题,结果考场上所有我背的东西都在材料里,基本答题卡上的答案都是我现场编出来的,没有一点背的,还好自我感觉编的还可以,有理有据。

总结

关于初试内的内容就这些了,原本目标是考前3名的,现在看来得在后面加个0了(最终初试第9)。但也无所谓,反正这分数也是挺稳的了。

如果有问题的话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也可以私信我。后续我可能也会做补充。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成功上岸。


2022-4-2更新

前面内容做点修改,并补充一些评论区和私信问的比较多的问题

常见问题与解答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