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初次接触考研的时候,看了很多经验贴,我觉得看经验贴是了解考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并且由于学长学姐们的经验贴对我考研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所以也是打算写下这样一篇来作为延续。
个人背景
我本科毕业于一所二本院校,科班出身,本科成绩也就中上,竞赛获奖项目基本没有,英语四级考了4次,考研那一年顺道一次性过了英语四六级。大一大二玩的有点猛,大三决定考研,22一战西交915,初试分数350(政治64,英语77,数学118,专业课91),复试被刷。23二战西交912,初试分数407(政治68,英语80,数学139,专业课120),初试排名30+,复试完排名20+,机试第一,最终上岸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硕。
![图片[1]-23二本上岸西交计专912经验贴-研宇宙](https://pic1.zhimg.com/80/v2-18bd849e9e04be626c5747fbaf24d160_1440w.webp)
择校原因
一直都有一个名校梦,名校情结比较重,高考发挥失利,考研是最后一次机会了,所以也是拼尽全力来圆梦吧。本科期间经常刷到王树国校长的演讲,所以对西交印象非常深,西交的实力也是毋庸置疑,985/211/C9/TOP10,这搁以前想都不敢想,但在了解到考研的相关情况,看了巨多经验贴之后,我觉得自己也不是没有可能。风险与回报成正比,所以也别去想今年会不会炸了,那个谁也说不准,认准了就冲吧。
至于为什么从915转到912,首先就是915的专业课难度太大了,那个题我是真不知道怎么学才能考高分,再其次就是22年912炸了,高分太多,所以博弈了一下,但没想到今年更炸,招生人数变少,复试线380,54个400+的,进复试均分400,录取均分405。但我觉得初试能考到400+的话,复试认真准备还是比较稳的。
备考经验
数学:
我最后是选填满分,大题证明题没写完,当时比较慌,选填时间花太多了。
个人推荐:
基础阶段:基础30讲+300题(或者660题)
强化阶段:高数18讲+线代9讲
习题集推荐:张宇1000题/李林880/李永乐660
真题阶段:05年之后的真题,武忠祥17堂课薄弱章节查漏补缺,李林108高数部分,李正元135线代部分
模拟阶段:李林6+4套卷,张宇8+4套卷,余炳森5套卷,合工大超越卷
经验总结:
我数学的话跟的张宇,包括高数与线代部分,我觉得张宇与其他老师相比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张宇老师的知识框架做的非常好,我觉得这个知识体系框架的建立非常重要,掌握了工具,啥题都不怕,就可能最后有些题你做不出来,但你也会非常自信,因为你会知道这道题就是纯不会而不会去质疑自己是不是那块知识忘了或者没学明白。另外武老师我也听过,题讲的确实是非常通透,跟武老师也是非常推荐的。
我觉得基础30讲这本书非常适合0基础初次接触考研数学的,可能很多人都听别人说过张宇偏适合基础好的,我只能说完全不是,基础30讲对于0基础的多过个几轮做到熟稔于心之后你会对考研数学非常自信。因为30讲面对的是0基础,所以我第一轮是看了课的,之后的几轮就越做越快,可能最后你3天就能过一遍基础30讲,包括做一遍书上的例题和习题。
强化的高数18讲我是没看课的,因为基础30讲吃透后非常自信,所以直接看知识点+做书上题,遇到不会的题再去看视频,就可能书上题你还是不会做,因为毕竟是强化阶段,但你会很自信,我觉得做数学题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一战的时候我是18讲搞完一讲就去做一章1000题,另外1000题一定要配合高昆仑老师的讲解,只能说高昆仑老师讲的是真好,1000题中遇到不会的就去看高昆仑老师的讲解,基本每题都讲到全是干货无废话。
线代的话我个人还是推荐张宇的线代9讲,与其他人的看法可能不同,我觉得这本书写的也是真好,知识框架搭建清晰,例题也都是精华,线代框架掌握好再配合习题集,线代这门课肯定没问题的,我这两年线代都是满分,之前也去看过李永乐老师的课,可能是张宇的课看习惯了,个人觉得李永乐老师的线代课不是特别适合我。
另外就是不要赶进度,一战的时候我暑假那俩月回家了,在家是一点没学,9月份开学之后很后悔,但这个时候一般别人都开真题了,但我之前知识都忘了,就又花2个月过了一遍基础30,高数18,线代9,1000题,直到11月份才开真题,最后考的也还行。
二战的话我是从8月份开始的,花了一个月重新过了一遍基础30讲+高数18讲+线代9讲,然后9月份做的是李林老师的880题,配合B站up主没咋了的讲解,这个up主也强烈推荐,讲的是真好我只能说,看了必不后悔,真没打广告,良心建议,总之就是做1000题就配合高昆仑的讲解,做880就配合没咋了的讲解。
10月份开的真题,可以买李艳芳的真题套卷,答案讲解的比较细致,张宇的不是特别推荐,因为不是套卷而是分题型。一天一套,做05年之后的真题,之前年份的不建议做,性价比太低,况且16年之前(不包括16)的真题真的很简单,我觉得这个阶段你只有觉得做真题不难,当作一个检验,做着很轻松才能证明你之前的强化阶段是学到位了,否则的话我还是建议在这个时间段你再去巩固一下强化阶段,毕竟我一战11月份才开的真题。
在此期间也做了一些武的17堂课的题针对某些薄弱章节,还有李林108高数部分和李正元135的线代部分也做了。
10月中旬那会开的模拟题,差不多1~2天一套,上午严格按照时间3个小时模拟,晚上吸收总结,一直持续到12月多份,市面上评价好的模拟题差不多都做了。模拟题首推李林,碰到不会的题同样可以看没咋了的讲解,每年都讲李林6+4,讲的确实好。其次推荐余炳森5套卷,这两年出的题也是收获很大,再其次就是合工大的超越卷,共创不推荐有些简单收获很小,张宇的模拟题每年情况都不太一样。另外一些公众号也挺有用的,比如某经验超市,这个时候会出对这些模拟卷的测评,配合自己做的总结吸收。
数学考的高,考研就已经赢一半了,我每天花的时间最多的就是数学,上午数学,晚上还是数学。
英语
我英语4级考了4次,大三的时候沾了考研的光,一次性过了四六级。客观题得了58分,阅读和新题型全对,错了4个完型。主观题满分40我只得了22分。
个人推荐:
单词app:墨墨背单词
语法:田静
阅读:唐迟
新题型:刘琦
大小作文:monkey
完型与翻译:随缘
经验总结:
关于单词,从现在开始到考前每天都要背单词不能停,背单词建议使用app,不要使用纸质书,利用app在碎片化时间记单词,比如吃饭上厕所时,个人不建议在上午或下午拿出两三个小时来背单词,性价比太低,不如留给数学和专业课,不过也看你自己情况,也许你英语实在太差。另外单词app建议使用墨墨背单词,从现在开始到考研结束之前不能停,墨墨背单词建议选择各名师的核心词汇,比如10天搞定考研词汇和恋恋有词的核心词汇等等,最后你会发现这些不同书籍的核心词汇加起来比考研大纲要求的5500词还多。
关于语法,由于我是完全0基础的那种,所以看了语法课,可能很多人觉得只背单词就行了,但这样的话我在遇到一些看不懂的句子的时候就总是会觉得是因为语法的问题,从而没有自信,虽然学完语法也不一定看懂,但至少你可以知道问题不是出在语法,不然总想着这个心里也难受。语法课推荐田静的,20个小时,看完之后巨自信我只能说。
关于阅读,最早7月份之后开真题(我两年都是9月份开的真题),一天精做一篇阅读即可,真题可以买唐迟团队的那本,解题方法也都是和唐迟教的那一套相对应的。另外就是英二13年之前的阅读真题出题思路和之后的不太一样,所以第一次做的时候错很多心态不用崩,那有些题给我汉语加看解析我都理解不了,真的题出的离谱,14年之后的就好多了,越接近现在的题越简单。
关于新题型和翻译,英2 的新题型和翻译比较简单,后续看一下刘琦老师的新题型课(也就几十分钟,主要了解一下题型和对应的解决方法)就没问题了。
关于作文,如果时间紧张推荐monkey老师,12月份初开课,背几篇万能模板就OK,个人感觉monkey老师的模板真的不错,大作文与小作文看monkey的就够了。这样可以留下更多的时间给数学。
政治
客观题我两年都是得了31分,主观题22年33分,23年37分。
个人推荐:
徐涛强化课视频
肖秀荣1000题
肖4+肖8
腿姐冲刺背诵手册
腿姐最后10道题+押题班(3小时)-强烈推荐
经验总结:
政治是最不需要花时间的,千万不要7月份之前学政治,纯在浪费时间,记得之前看到很多线下考研机构寒假的时候就开始线上打卡学政治了,只能说真的是误人子弟。政治最早不要早于7月,9月也可以。至于肖秀荣精讲精练和核心考案这些教材个人感觉没必要看,买一本腿姐冲刺背诵手册就可以了。
初次接触考研政治可以看徐涛的课,每天晚上学累了的时候可以看一看,配合看腿姐的冲刺背诵手册上的知识点,做肖秀荣1000题。
政治千万不要大早上的花一个上午去学,记得备考的时候去图书馆,抬头一看,周围很多人都是拿一个上午的时间去做肖秀荣1000题,真的没必要,这黄金时间学数学不香吗?就23考研政治的选择题来说,做了1000题的未必就比没做的高。当然我还是推荐做的,做了肯定更稳,但不要侵占数学专业课的时间。
12月份之后,肖四肖八选择题都要做,有时间再去做市面上其他老师的。最后两周准备政治大题足够了,很多人都背的肖四,一开始我也是这样做的,但我发现背的东西找不到重点,很难背,背了也不会用,更不会写。于是转换思路去看了看腿姐的,我发现非常适合我,腿姐最后会出10道题,一定要配合押题班(大概3小时)来使用,我觉得这个是最有用的,就你听完之后会发现要背的东西知道怎么背了,背的那些东西适合写在哪些题上和怎样去写(点默析等),而且需要背的东西不多,很多都是重复的。我两年政治大题都背的腿姐的,22年33分,23年37分。
专业课
复试经验
复试分为笔试(%25),机试(%25),面试(%50)
今年线下复试,并且相比与往年线下,提高了笔试与机试的比例,延长了笔试机试的考试时长,机试相比往年也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另外就是笔试机试不及格(60分)不予录取。
笔试:
六选二(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网,编译原理,离散数学,软件工程)
我选的数据库+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可以看王道,个人建议选择大题全都做,因为今年操作系统文件那一章的某个大题………完全一摸一样。数据库看的王珊,做了李春葆的习题。
机试:
今年临复试几天的时候发布了考纲,与之前不同,今年新增了面向对象的知识,并且不建议用c语言,当时慌得要死,b站直接恶补c++,并且刷了牛客网的习题,牛客网语法篇和面向对象编程的题个人建议多做做,还有就是往年真题,这些完成机试肯定没问题,一般只有最后一道题会难一些。
面试:
很公平,大家放心报考,不会歧视跨考和双非
别的就不敢多说了,建议准备简历,简历上写的东西你要确保自己会,还有就是态度很重要,我三无人员,本科二本,但主打的就是一个坦诚+谦逊想学,最后面试也给了一个还不错的分数。
考研感悟
在备考的过程中,保证每天的睡眠,效率最重要,不要拼时间,但最晚不要晚于9点到图书馆,不然你刚到图书馆,学个一俩小时又该吃中饭了。我当时每天也就八点多才起,八点半到11点半正好3个小时的数学,八点半之前可以背背单词啊什么的。中午吃饭回宿舍这些零碎时间也可以背背单词。下午学习专业课,后期做英语阅读可以从下午抽出一个小时。晚上接着学数学,学累了就看会政治,可以说一整天基本有一半多的时间都是在学数学。还有就是学习的时候手机可以关机,不然一会这回条消息,一会又来个推送,非常影响学习状态,等到吃饭的时候再统一回复。
然后就是经验贴可以多看,但不要模仿他人的学习习惯,每个人都不一样,经验贴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借鉴,不能盲目模仿,适合别人的不一定是适合你自己的。
最后分享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名言,希望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感到羞耻。
点赞➕收藏➕评论来份思维导图,自己备考计组时做的思维导图免费分享,做的比较细,可以参考看看西交课本重点在哪。
有问题也可以评论区问,看到会回答,预祝各位学弟学妹考研成功!
转载文章均已获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
- 最新
- 最热
只看作者